海南“两大战略”破题中小企业融资难

海南“两大战略”破题中小企业融资难

 

2008-07-15 11:20    来源: 海南日报

海南六月,暑气渐盛。

在盛产荔枝的海口羊山地区,公路两旁,尽是收获的农民,和他们身旁满筐满担绯红的荔枝。

“荔枝丰收少不了蜂农放蜂传粉的功劳。”羊山有名的养蜂专家陈昌卓说:“今年来羊山放蜂的蜂农不少,蜂蜜产量很多。如果不是融到这笔资金,能按时保量收购蜂蜜,企业全年的产量、明年来的蜂农数量,甚至明年荔枝的收成都会受到影响。”

说着,陈昌卓得意地推开他的卓津蜂业公司仓库大门,里面是满满800多缸蜂蜜,全部是他在刚刚过去的花期中收购的。

“要不是有了他们……你不知道,中小企业使用资金有多难。”陈昌卓言谈间变了表情。

“他们”指的是正在海南兴起的担保业务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陈昌卓提供贷款担保的海南信联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忠兴说,像卓津蜂业这样必须短期集中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很难满足传统银行贷款的要求。

“但其实卓津这样的企业并不是我们进入海南市场的初衷。”信联盛担保的总经理黄召华说:“进来了才发现海南有这么多运行健康的中小企业,有这么强烈的资金需求。”

 

破题中小企业融资难

进入2008年,海南全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终于不用再为“抵押物”而苦恼。

作为海马汽车“AA级”配套厂商,海马的一个个大项目带动全盛快速前进,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但是,全盛找不到符合银行贷款严格要求的“抵押物”,资金从哪里来?全盛找到担保公司,黄召华马上就受理了这个项目,他看重的是全盛和大企业大项目之间稳定的关系。

这正是他进入海南市场的“初衷”。

自2004年海南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工业发展战略以来,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不仅如此,大企业身后一大批为之配套的中小企业也随之而来。

“大项目往往具有放大效应。”黄召华说,以海南正在推动的100万吨乙烯项目为例,可以带动10倍的下游产业。一个大项目常常能带动起产业链上与之配套的一大批中小企业,甚至形成产业集群。

在黄召华眼里,这是一块被忽视的商机。

中国农业银行海南省分行吉洪曾表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应把重点之一放在与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上下游产业链上的“配套型”小企业上。有银行业人士指出,“配套型”中小企业虽然也难以符合传统银行贷款的要求,但是其与大企业有比较稳定的业务往来,一般有稳定的现金流可以作为还款来源,往往成为新型金融业务的目标。

其实,盯上这个目标的,不但有黄召华,还包括相当部分的传统商业银行。

定位于面向中小企业的深圳发展银行在2006年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该行海口分行贸易融资部总经理龚巧玲表示,“供应链金融”看重供应链的稳定性,借助核心大企业的实力对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其目标更加明确指向“配套型”中小企业。

省银监局潘昌尚曾撰文指出,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将促进海南省金融业务的创新,从而促进金融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并给金融业带来可持续发展。”

理论正在从纸面走入现实。海口担保累计担保和其它融资金额已达5亿多元,信联盛担保从去年10月成立以来已为26个项目提供担保,担保总额7000万元,深发展的供应链融资业务量也在近两年翻了两番。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占云生3年前曾建议,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业务创新,以改善海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如今,在“两大战略”效应之下,市场正在自觉地开启这两扇大门。

发现庞大的健康中小企业群

做完担保项目之后,陈昌卓发现自己又多了一个客户,不是别人,正是为他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员工。

“我们买他产品花的钱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从他那里收到的担保费。”吴忠兴笑着说:“这也启发了我们,海南像这样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很多,这是个很大的市场。”

据2007年的统计,海南目前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有20多万家, 仅海口就有3.7万多家。然而只有4000家有贷款证,通过担保取得贷款的企业也不过三四十家。同时,8成以上的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实现发展。

黄召华说,据他们调查,海南的中小企业健康指数并不比广东差,“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好。”

“稳定的现金流可以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还款,对于我们控制好风险是非常重要的。”黄召华说,而风险控制能力是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生命力。卓津蜂业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进入信联盛担保的视野。在他们的项目名单里,这样的中小企业也越来越多。

海南目前最大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海口市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部长李茜表示,业务发展的重点除了大项目的配套企业,还有高效农业和服务业,以及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下的海口市中小企业信用协会200多个会员企业涵盖了16个行业,几乎囊括了海口市中小企业集中的主要行业。

有了健康的中小企业群作为市场基础,融资业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经营状况也保持了稳定。海口担保的代偿率一直低于0.5%,并通过资产处置全部收回资金,损失率为零;信联盛担保自去年10月开展业务以来尚未出现不良贷款和资金损失。

自发的市场更需大力培育

“当时在座的12个企业老板,没有人知道信用担保。”这是陈昌卓在一次海口市中小企业家座谈会上的发现。

这也说明:虽然融资业务发展迅速,总体上融资难的状况并未改变。

实际上,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部分担保企业项目发展的速度明显减缓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省内担保行业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太少,旺盛的资金需求过分依赖于一两家企业,风险控制的难度就会加大,担保企业自身也会主动收缩业务。

目前,在省内的32家担保企业当中,达到银监会1亿元注册资本门槛要求的企业仅有两家。其余企业无法直接和银行合作,业务开展受到很大限制。从全国来说,国内已设立各类担保企业3300多家,累计担保总额8000多亿元,国内规模最大的深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有限公司去年一年的担保额就超过50亿元。海南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差距显而易见。

“海南规范运作的担保企业还是太少,无法形成合力,影响市场、做大市场,实现良性竞争。”黄召华和李茜都认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落后,是担保公司在发展中最苦恼的问题之一。

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也有类似的情况。龚巧玲表示,虽然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相关产品,但成立专门中小企业金融部门的也仅有深发展一家。

海南大学教授、《海南金融》主编王丽娅表示,这种落后仍然是多方面的,既有人才、资金的不足,也有政策扶持和监管的不到位,还有行业发育的不成熟。

方方面面的问题交错在一起,就不仅仅是企业和市场自发能解决的问题了。

在记者的走访中,企业、学者、政府部门……不同的人都发出一个相同的呼声:尽快成立海南省信用协会,建立起一个省级的信用担保发展平台。

王丽娅表示,在海南省相继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54条”和“25条”之后,也应对担保等新的金融业务尽快制定扶持和监管的细则。

省工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郭春鸿表示,正在起草相关管理办法,把省内担保业的发展和监管纳入规范化的轨道。(记者 彭青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